幼兒園新學期家長會應該怎么開?
時間:2019-02-22
來源:Yojo幼兒園聯(lián)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小班家長會
小班家長會一般選擇在小班幼兒入園前召開,主要針對小班幼兒的入園焦慮問題對家長進行幫助。
如果是自己帶的班級對幼兒和家長比較了解,中班、大班的家長會可以在開學后兩周左右的時間召開。
中班家長會
中班幼兒的家長會因為是熟悉的幼兒和家長。
在家長會開始前,教師先和家長交流幼兒的成長和進步,這樣比較容易在心理和情感上達成共識。
教師可以制作一本動感影集或是視頻剪輯,主要是回顧幼兒的學習和生活,尤其要把開展的一些大型活動都制作進去,如親子運動會、六一聯(lián)誼會、幼兒繪畫作品展等,家長通過照片或是視頻形式,更能夠直觀、生動地看到孩子的真實表現(xiàn),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產(chǎn)生喜悅和成就感。
家長會正式開始,教師可以和家長交流本學期的教育教學目標和內容,包括特色教育和習慣養(yǎng)成、自理能力教育等,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幼兒得到更全面地發(fā)展,家長也更愿意欣然接受和配合,對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shù)。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還可以對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答,也是宣傳和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如對家長過分關注識字、拼音、算數(shù)的學習等,使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與特點,形成科學、正確地育兒理念,從而逐漸杜絕和改變“拔苗助長”、急功近利地教育方式。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繼續(xù)和家長交流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如班級中需要收集的材料以及用這些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等,教師可以用照片的形式把家長為幼兒準備的材料的制作過程拍攝下來,使家長對材料的用途以及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凸顯,家長們更能理解教師的工作,也會更支持和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
大班家長會
大班幼兒的家長會還可以加入“幼小銜接”的內容,使家長明確幼小銜接不僅是知識銜接,更是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的銜接。
把大班幼兒需要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進行重點解釋,使家長能夠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一如既往地堅持培養(yǎng),為幼兒入學做好知識、能力和心理情感上的準備。
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
在農(nóng)村,家長素養(yǎng)和幼兒能力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農(nóng)村幼兒的自理能力強,但衛(wèi)生習慣差、文明禮貌習慣差、家長關注幼兒的只是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藝術、健康方面的發(fā)展。導致孩子們會寫字、算算術,但幾乎不會畫畫,自主游戲時間較少。
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在召開家長會時,首先和家長分享了一段視頻:一個中班的小女兒因為不會背誦乘法口訣而失聲痛哭。家長們有所頓悟:讓幼兒學習過多知識技能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也是短視的。
然后我結合《綱要》和《指南》的內容和家長交流正確地、科學的育兒理念。一些書面語言家長很不容易理解,我就用口頭語結合案例給家長們進行生動地解釋。
其實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每次家長會我都會強調某個領域中某個目標,每次一個目標結合日常開展的各項活動和家長達成共識。
其次是樹立榜樣,表揚班中一部分配合工作的家長和一些表現(xiàn)突出的幼兒,他們的積極性很高,在班級各項活動中能夠鼎力支持。
榜樣的作用能夠激勵和調動一部分家長和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看到差距,從而能夠更快提高。
再次家長會中教師還要對新生家長細心叮囑一些注意事項,使他們能夠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
除此以外,教師一定還要讓家長看到幼兒的進步以及老師對孩子真心的關愛,這樣家長能夠放心,也更容易信任老師、理解老師。
教師平時可以在博客中寫一些教育隨筆,把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及時記錄下來,或是配合一些照片的形式,家長才能更加直觀地了解幼兒的在園活動,更有利于達成家園共育。